宋慧乔宋仲基离婚的消息炸裂整个网络,当年一起喝着啤酒吃着炸鸡的粉丝们心碎了一地。相信很多人又要叫嚣着再也不相信爱情了。
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,婚姻更像是双方签订的商业合同。
用易中天的话说,西方的婚礼在教堂举行,其实就是在上帝面前签订一个神圣的合同。
牧师首先要询问双方是否愿意,这是遵循商业的自愿原则。
交换结婚戒指,这是交换合同文本。
kiss,这就是合同正式签订成功。
每年都要举行一个结婚纪念,这是重申合同有效。
1、婚姻就是合伙公司
记得有一期奇葩说,薛兆丰教授也讲到婚姻的经济学。
薛兆丰教授认为,结婚就是办家族企业,签的,是一张终生批发的期货合同,双方一起拿起自己的资源办企业,这个时候男女双方给出的资源包是不一样的,有身体、有生育能力、有容颜、有家庭关系、有自己未来的增长潜力。
每个人给出来的资源包不一样,发挥作用的时间的节奏也不一样。传统上,是女性早一点付出,生育、抚养家庭、照顾家庭,男性的作用比较晚,一方做播种,另一方是负责收割。
这个时候就会发生一个问题,后面那个人比较容易敲前面那个人的竹杠,所以双方进入这个环节的时候,女方要求男方给一点抵押,为未来万一婚姻出现了问题做一点垫底,做一点保护,这有错吗?这没错!
用经济的角度去看待婚姻,可能大家会认为很冰冷,可是现实往往是比观点还要冰冷的,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电视剧中,我们都看到太多离婚为了房子,为了财产撕破脸的。
薛教授把婚姻看做一纸商业合同,探讨立约双方怎样才能缔结一个比较公平的合同,这合同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,从而促进婚姻双方的幸福。从逻辑上看,没有什么毛病。
2、婚姻并没有那么浪漫
过去无论中外,都是强调门当户对的。
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商户大贾还是达官贵人,亦或者是西方的贵族,大家看待婚姻都十分理性,把婚姻看作是一笔生意:你家多少地,我们家多少地。双方结合会带来哪些利益。甚至双方在结婚时根本就没有见过面,比如孙赞干布和文成公主。
幸运的话,这笔生意是共赢的结局。
早在1887年,就有一位美国法官说过:婚姻当然有它浪漫的一面,但是法官只看重它商业的一面。
我们把婚姻看作一个商业合同,我们关心的是,双方怎样才能缔结一个比较公平的合同,这合同怎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下去,从而促进婚姻双方的幸福。
这是法学的观点,事实上,这和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观点不谋而合。
统计学说:世界上两个唯一真爱的人相遇的概率是零。
所以当两个相爱的人说:你是我这一生中唯一的最爱。
伴侣听了会害羞的低下头。
经济学家听了会宽容的会心一笑。
但有强迫症的统计学家听了一定会抓狂:
婚姻还真的没有那么浪漫,很多时候,大家都是差不多就结婚了!
3、婚姻中的一个变量
其实,作为理性的经济人,这可能没错。婚姻本质就是一种利益交换,就像经济学里所有东西都可以量化,用等额的货币来取代。但是我们都是有感情有弱点的动物。婚姻的神奇在于,这种利益交换有时候是不对等的,而让它不对等的原因,是我们所说的变量。
这个变量叫“感情”。
一个教经济学的老头,曾经给学生说过爱情的经济学:
姑娘,有一天一个百万富翁向你求婚,他愿意给你一切,这本来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。算一下,你以为自己赚了一百万。但同时又有一个千万富翁看上你了,那么你与百万富翁结婚的机会成本就是一千万。也就是说,如果你嫁给了百万富翁,那么你会亏损九百万。
这是经济学。
我非常庆幸,我的太太经济学没有学好,那时候她非常漂亮我却没有钱,但她还是嫁给我了。
这是爱情。
至于你,是被这些思潮所裹挟,还是有自己的爱情观,完全取决于你。
正所谓:
婚姻就是办公司,也许并不多浪漫。
门当户对是前提,郎财女貌最划算。
公司若不能增值,并购重组也常见,
莫忘爱情这变量,有它婚姻更圆满。